在全球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网络的核心枢纽,其飞行区管理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直接关乎航空运输服务的质量与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应用,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飞行区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合理运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优化飞行区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更能为飞行安全构筑起坚实的保障体系。本文将从中小机场飞行区内涉及的信息及业务组成、业务与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借助“8+9”产业的创新理念和各类信息技术工具,深入探索中小机场飞行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旨在从多维度提升飞行区运行和监管效率,为中小机场飞行区的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一、飞行区内主要信息系统
以北海机场为例,飞行区内直接涉及的主要信息系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它们如同机场运行的“神经脉络”,共同保障着飞行区的有序运转。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凭借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为航班起降提供精准气象数据,辅助飞行员做出科学决策;生产运营系统如同机场运营的“大脑”,整合航班计划、旅客信息、行李运输等各类信息,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机场运营的有效管理与调度,确保航班准点率和旅客服务质量;仪表着陆系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为飞机构建起一条虚拟的“电子跑道”,引导飞机安全着陆;安防系统运用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算法等技术,对飞行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助航灯光系统则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时,通过精准控制灯光的亮度、颜色和闪烁频率,为飞机滑行、起降提供清晰的视觉引导。
二、飞行区主干业务划分
飞行区内主干业务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环节,涵盖外来物、场地、净空、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及助航灯光管理等多个领域。外来物管理工作如同守护跑道的“清道夫”,工作人员需及时清理跑道杂物,避免其被飞机发动机吸入引发严重事故;场地管理涉及围墙维护、土面区平整、道面检查等工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确保飞行区正常运行;净空管理如同守护机场的“空中卫士”,严格管控机场周边空域,确保无障碍物威胁飞行安全;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管理通过生态治理、驱鸟设备应用等手段,减少鸟类等对飞机的威胁;助航灯光管理则通过定期维护和巡检,保障灯光系统正常运行,为飞机提供准确引导。
三、飞行区业务系统建设
北海机场在2025年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与飞行区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建设计划。其中,鸟防系统和高清全景监控系统作为重点完成项目,将为飞行区管理带来新的突破。鸟防系统基于智能监测技术,通过部署多类型光电设备,实时监测鸟情动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鸟类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采取驱鸟措施;高清全景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全景摄像技术,能够实时全面地掌握跑道及飞行区动态情况,通过智能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前期规划工作中,新建19号仪表着陆系统和防跑道侵入防范系统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将进一步提升机场在复杂气象下的航班保障能力和跑道侵入安全管理水平。
此外,北海机场借鉴南宁机场鸟防系统及T3项目建设经验,以北海机场鸟防系统为基础打造飞行区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将鸟击及动物防范管理、外来物管理、场道管理、净空管理及助航灯光巡视等飞行区基础业务统筹纳入鸟防系统建设,通过数据接口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飞行区管理的初步信息化整合,打破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在此基础上,北海机场还计划衍生APP、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等应用。这些移动应用将报修业务线上化、便捷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提交报修信息,系统自动分配维修任务,提高维修效率。同时,这些应用还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业务数据和报表,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飞行区运行情况,方便其进行决策和管理。
四、以信息化建设优化创新机制
北海机场积极申报集团及以上创新立项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支持。通过加大创新投入,设立专项创新基金,鼓励员工开展创新项目,对取得知识产权、软著及专利等创新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推动机场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转变。同时,积极申请创新资金补贴及返税政策,减轻北海机场在信息化建设和创新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为创新工作提供更坚实的资金保障,促进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北海机场注重优化日常管理流程。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培养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使业务人员从单纯的规章制度执行者转变为深度参与业务融合的推动者,提高其对信息化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技术人员则从被动实现数据整合和网络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整合数据、提前谋划网络安全工作,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北海机场还积极探索集中监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集中监控中心,整合飞行区各类业务数据和监控画面,实现对飞行区各类业务的统一监控和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一批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业务人才,为北海机场未来迈入大型一类机场储备人才。
五、总结与展望
信息技术在飞行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规划、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例如,部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较低,业务流程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化协同;创新投入相对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专业信息化人才短缺,难以满足机场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加强业务系统建设,以鸟防系统为基础打造综合管理平台,优化创新机制,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飞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民航事业的发展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飞行区管理应持续探索和创新,在结合现有的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飞行区的安全、高效运行,推动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