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 呼和浩特机场探索“多位管理”新机制,破解运行保障双重难题
2025-07-023
面对航班旺季保障与降本增效的双重压力,呼和浩特机场安检护卫部创新推行"一人多岗、多位管理"机制,迅速引发兄弟部门关注。近日,应急保障部管理团队直奔安检护卫部求解:"持续高位的航班量下,人力缺口如何填补?降本增效中,经营创收怎样突破?"会议室内,问答直击要害。安检护卫部当即亮出实践成果:通过跨岗位技能培训,已有半数以上员工获得多岗位资质认证。今夏航季,安检护卫部正是依托此机制,科学调配内部人力+协调友邻机场支援,成功应对暑期客流高峰。面对应急保障部提出的旺季保障难题,安检护卫部亮出核心方案——深化“一人多技能”机制,构建多位管理体系。“今年我们打破岗位壁垒,已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员工通过跨岗位资格认证。”安检护卫部介绍道。在航班高峰时段,验证员可迅速切换身份成为行检开包检查员,维序员也可随时补充到人身检查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这一机制在今年夏航季得到实战检验。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客流压力,安检护卫部通过内部挖潜,组织职能科室管理人员支援一线,将有限人力精准投放到安检闸机、旅客待检区等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安检护卫部创新实施“多位管理”模式,将作风管理、效能管理和团队管理融为一体。安检护卫部在交流中展示了一组对比说明:通过优化休假管理机制,岗位人员充足率得到有效提升;跨科室协作项目的增加,有效解决以往因信息孤岛导致的保障效率低下问题。降本增效不是简单压缩开支,而是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安检护卫部阐述了应对策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友邻单位协作与精准授权。在人员紧张时期,安检护卫部积极协调外部支援力量,成功招募20名实习生预计分批参与维序相关工作,并积极协调友邻机场业务骨干支援。这种“内部培养+外部协同”的人力资源组合模式,既降低人力成本,又确保运行质量。经营创收方面,安检护卫部创新推出“精准授权”机制,赋予科室负责人更多资源调配权限。各科室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增收路径,如开发安检专用设备维护技术对外服务、优化勤务排班降低加班成本等。“我们要求各科室‘拧成一股绳’协作攻关,”安检护卫部强调,“通过建立科室经营目标联动机制,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共担。”交流会上,绩效管理和质控效能成为焦点。应急保障部特别询问激励机制建设,安检团队展示了将绩效与实战能力挂钩的创新考核体系。安检护卫部重新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将跨岗位支援贡献率等纳入关键考核项。同时优化分层级的质控检查机制,部门级督查聚焦系统性风险,科室级检查解决操作性缺陷,班组级互查则强化过程纠偏。在奖励机制上,安检护卫部对在降本增效、服务创新方面取得实效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即时激励。统计显示,新机制运行后,重点岗位人力资源周转效率得到提升,设备使用率更高效。“好质控不是找问题,而是让员工看到质量提升带来的个人价值实现,”安检护卫部负责人解释道,“当一位员工发现自己“按下暂停键”得到关注,并因此获得认可与奖励,这种正向激励远比扣罚更有效。”“保障安全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各部门互相补台,绝不拆台。”应急保障部在交流中强调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引发双方管理团队的深度共鸣。基于廊桥操作、机坪监护等业务的历史渊源与现行职责划分,两部门重点围绕信息共享与决策下沉达成协作共识。安检护卫部与应急保障部建立信息直通渠道,改变以往层层上报模式,实现点对点信息传递,确保关键信息零误差。会议结束时,应急保障部提出的“互相补台”理念已成为双方共识。安检现场,佩戴“免奔波,我帮您”标识的员工穿梭忙碌;培训教室内,多岗位技能交叉培训有序开展;设备存放区,共享的消防应急设备已整齐摆放。这场交流会的价值,不在于产生多少新概念,而在于把划转业务的老经验钉进新部门的制度墙。那些曾横亘在航班旺季运行保障与人力缺口之间的鸿沟,正被务实创新的协作实践填平。这印证着安全效率的提升,始于管理层的破壁决心,而管理创新的压强,正在这些具体而微的变革中真实可感。(通讯员:呼和浩特机场,赵月)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