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4日,作为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行业专家、科研院校、技术公司、设备厂家等近千人参加大会。
本次大会以“筑基低空智翔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行业精英,通过权威对话、成果发布、合作签约、设备展示等形式,搭建起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领域交流合作平台,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幕式聚智聚力,擘画行业发展蓝图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智能技术数字化催生的新生航空产业,发展须遵循市场化路径,以市场竞争推动行业进步。她强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属性,应聚焦公共利益。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将积极推动航空领域生产方式变革,助力行业对接市场、拓展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政平也发表致辞,他指出低空经济是全球新兴战略性行业,前景广阔,将成为经济新动力。本次博览会汇聚多方力量,他期待各方借此平台交流协作、共推发展。
随后,有关领导与嘉宾共同上台启动博览会开幕,正式开启这场聚焦低空经济未来的行业盛宴。
主旨演讲环节,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带来前沿洞见: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光辉以《大飞机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为题,深入剖析了大飞机产业与低空经济的联动机制,为跨领域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陈军则围绕《实景三维赋能低空经济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阐述了地理信息科技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视角。
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首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亮点纷呈,集中体现在五大方面:
一、权威声音齐聚,共话发展方向
开幕式上,多位领导与专家为大会奠定专业务实基调。从安全理念、运行能力、行业治理、空域管理、技术前沿等维度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慧和发展路径。
二、重要成果发布,完善标准体系
发布仪式上,一批关键成果集中推出: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明确体系建设核心方向;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2.0版,进一步规范起降设施建设要求;启动《智慧通用机场运行管理系统》试用发布仪式,推动通用机场智慧化升级;
会上还举行了《低空经济要素解析与解决方案》《数字时代的中国低空经济》两本新书的发布仪式。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综合规划研究院院长郭琪,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所所长王飞飞分别对两本书进行解读,为行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考范本。
三、务实合作签约,构筑产业根基
项目签约环节,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与多方达成合作: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携手强化会展与行业资源联动;与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合作推动地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落地;与中国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涵盖技术、建设、运营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从理念走向实践。
四、专业论坛深入,聚焦关键领域
大会设置两大专题板块,精准聚焦核心议题:“低空空管与起降设施”专题,围绕无人机探测反制、低空路网建设、先进空中交通系统融合等展开探讨,汇聚产学研力量解析技术挑战与突破路径;“低空产业配套与应用场景”专题,聚焦无人机技术创新、安全设备演变、特色场景示范应用等,探索商用生态布局,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五、国际参与广泛,促进交流互鉴
大会吸引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ACI国际组织的官员、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形成跨国家、跨地区行业对话,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国际化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同期博览会亮点迭出,助力产业融合创新
与大会同期举办主题为“启航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出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吸引近300家全球头部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无人机、eVTOL等尖端成果,涵盖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制造与配套、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生态构建,加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