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发布通报称,在25日从上海浦东飞往韩国仁川的9C8559航班上,一名旅客在飞机起飞前的滑行过程中吸电子烟,乘务组多次劝阻无效后报警,导致航班延误近两个小时。该通报发布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热议。随着当前航空运输市场逐渐回暖,客流量不断攀升,个别旅客的“机闹”行为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近年来,如何更有效地遏制“机闹”行为、维护民航安全秩序始终是民航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每百万旅客中扰序行为人占比较“依法整治机闹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前下降12.8%。在这一数字背后,凝聚着民航系统各单位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但个别旅客的不文明行为仍时有发生,对航班正常运行造成了阻碍,因此如何进一步维护客舱秩序和营造文明出行环境值得我们思考。显然,民航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普及很有必要。
文明出行莫“任性”
违规处罚不留情
民航局相关负责人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运输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7.0亿人次,同比增长21.0%。随着国内航班量和客流量持续增长,个别旅客不听劝阻在机上吸烟、错过航班截载时间大闹机场、肆意强占头等舱座位等“机闹”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
8月12日21时50分许,上海浦东机场警方接报警称,机场2号航站楼某值机柜台工作人员被他人殴打。经查,39岁卢姓男子因未赶上航班,在航空公司值机柜台前吵闹,打砸柜台设施并殴打工作人员,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无独有偶。8月15日,某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由重庆飞往某地的航班上,一小孩哭闹不止,并想要强占头等舱座位,孩子的母亲非但没有制止,反而质问乘务组:“有空位为什么不行?”这场闹剧最终导致航班延误一个小时。
类似这样的任性扰序行为显然影响了广大旅客的正常出行。根据《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扰乱行为是指在民用机场或在航空器上不遵守规定,或不听从机场工作人员或机组成员指示,从而扰乱机场或航空器上良好秩序的行为。客舱中常见的“机闹”事件通常都属于扰乱行为,主要包括:强占座位、行李架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违规使用手机或其他禁止使用的电子设备的,盗窃、故意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救生物品等航空设施设备或强行打开应急舱门的,吸烟(含电子香烟)、使用火种的,猥亵客舱内人员或性骚扰的,传播淫秽物品及其他非法印制物的,妨碍机组成员履行职责的,扰乱航空器上秩序的其他行为。
针对各类“机闹”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均有详细的处罚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盗窃、损坏、擅自移动使用中的航空设施,或者强行进入航空器驾驶舱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在使用中的航空器上使用可能影响导航系统正常功能的器具、工具,不听劝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今年初,为依法严厉打击“机闹”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法律支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依法从严惩治吸烟、霸座、殴打辱骂机组人员、违规开启应急舱门等扰乱航空器客舱秩序、危害飞行安全的各类“机闹”违法犯罪行为。该文件还对民航领域相关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罪名认定作出了细化规定,为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威胁航空器安全和扰乱航班运行秩序类违法犯罪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为广大旅客安全出行和民航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禁令背后有学问
其中缘由说端详
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机闹”行为的明令禁止和严格处罚,表明其危害之大。而有些旅客对此感到不解,是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后果的严重性。这一条条严格规定的背后,其实都大有学问,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值得我们认真领会。
就常见的“机闹”行为来看,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以及猥亵客舱内人员或性骚扰等行为,无论是在航空出行过程中,还是在社会生活的任何场景下,其危害性和严重后果都不言而喻。但是像机上禁止随意更换座位、错过航班截载时间就无法登机、禁止吸烟和违规使用手机、禁止触碰某些航空设施设备等规定,并非所有人都了解其中缘由。
例如,孩子哭闹强占头等舱座位,母亲竟理直气壮地为其撑腰,反问“有空位为什么不行”,其行为背后暴露出对航空出行相关科学常识的极端无知。事实上,禁止旅客在飞机上随意更换座位,是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飞机的载重平衡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每个座位的位置和重量都会影响飞机的重心和平衡。如果旅客可以随意更换座位,将破坏飞机的载重平衡,增大飞行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机组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使其他旅客的权益受损。
同样,从不时见诸报端的旅客因错过航班截载时间大闹机场的事件可以看出,不少旅客对相关规定的陌生远超想象。在航班起飞前,航企需要完成旅客值机、装载行李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也包括根据已值机旅客的人数和行李重量进行载重平衡计算,调整飞机的重心和平衡,以确保飞行安全。因此,旅客如果在航班截载之后才到达机场,强行登机势必要重新调整载重平衡,影响航班正常起飞。
此外,有些旅客抱着侥幸心理,无视机上禁止吸烟(含电子烟)、禁止违规使用手机等规定。他们不了解的是,机上的空气循环系统是封闭的,如果旅客在客舱吸烟,烟雾会波及飞机的电子设备和通风系统,危害旅客健康和航空安全。另外,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依靠通信和导航系统与地面进行联系和定位,如果旅客在飞行途中使用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手机等电子设备,无疑将增大安全风险。
近年来,个别旅客擅自打开应急舱门、释放应急滑梯、向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的奇葩行为也让不少网友无语。科学常识告诉我们,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舱内气压大于舱外气压,如果旅客擅自打开应急舱门,舱内气压会迅速下降,危及旅客生命安全。应急滑梯作为飞机的重要应急设施,如果在非紧急情况下被旅客误放,将影响飞机正常运行和安全,旅客也将面临高昂的经济赔偿。向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的行为同样危害极大,硬币可能损坏发动机关键部件,导致发动机故障甚至起火,引发严重的航空事故。
空中之旅享美好
行前功课要做足
飞向广袤的蓝天,开启令人愉悦的飞行旅程,无疑是每一位旅客的心之所向。而要实现文明乘机,共同营造良好出行环境,行前功课一定要做好。
为避免因错过时间而无法登机,旅客在乘机前应提前了解出发地机场的航班截载时间。在购买机票时,旅客可咨询航空公司工作人员或售票代理,并在出行前作好相应安排。一般来说,国内航班的截载时间为航班起飞前30分钟~45分钟,国际航班的截载时间则更长。在去机场之前,旅客还要考虑交通拥堵、安检排队等特殊情况,并为此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机场,旅客要提前查询相应车次和时间,确保能够按时到达机场。若是自驾前往机场,要提前了解机场的停车状况,以免因找不到停车位耽误时间。
在乘坐飞机时,旅客可能因自身情况想要更换座位,但随意更换座位或强占头等舱座位等行为均不可取。首先,旅客应向机组人员提出申请,并说明更换座位的理由,由机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其次,在得到机组人员同意后,旅客应有序更换座位。在更换过程中,注意不要影响其他旅客,避免造成混乱。此外,旅客还可以借助航空公司的升舱服务,开启一段高品质的空中之旅。在值机时,旅客可以向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咨询升舱事宜,并支付相应的升舱费用。如果当天航班有临时升舱机会,机组人员会根据旅客的情况提前通知。总之,旅客应遵守相关规定,以文明规范的方式获得升舱福利。
虽然飞行途中无法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联网,但并不妨碍旅客在飞行模式下使用手机的一些附带功能,如拍照、听音乐、玩游戏等。不过在观看视频或者听音乐时,旅客应佩戴耳机,避免声音过大影响他人休息。同时,旅客也可以多关注机上座椅背后的报刊、娱乐屏幕等,机上娱乐设施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飞行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应急舱门是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的重要通道,因此坐在应急舱门旁边的旅客承担着特殊责任。这些旅客在登机后应认真倾听机组人员的安全讲解,了解应急舱门的开启方式和注意事项,配合机组人员的安全检查,确保应急舱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在非紧急情况下绝不擅自打开应急舱门。
(来源:中国民航报)